香港鐵路網 : 香港鐵路 : 歷史 : 港鐵

香港鐵路網 : 香港鐵路 : 歷史 : 港鐵

港鐵

1960's 計劃

1970's 修正早期系統

1980's 荃灣綫

1980's 港島綫

1980's 東區海底隧道

1990's 機場鐵路

1990's 列車翻新工程

2000's 紓緩鰂魚涌乘客擠塞工程

2000's 將軍澳綫

2000's 西鐵交匯工程

2000's 迪士尼綫

2000's 博覽館站

兩鐵合併

2000's 將軍澳綫二期 - 康城站

2000's 九龍南綫

2010's 貨運服務的終結

郵政列車

2010's 港島綫西延 (西港島綫)

2010's 觀塘綫延綫

2010's 南港島綫 (東段)

2020's 疫情下的跨境服務

城際直通車服務

援港列車

2020's 沙中線

屯馬綫一期

屯馬綫

東鐵綫延伸過海

資料 - Hong Kong Mass Transit Further Studies (1970)

資料 - 沙田至中環鐵路前身

七十年代費爾文霍士的東九龍綫

千禧年代合併前的九鐵方案

最終方案 - 港鐵的沙中線

Timeline

1967顧問公司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

1970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。政府原則上同意先興建「早期系統」

1973政府打算將工程以固定價格,單一合約的形式批出

1974日本集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,但在同年十一月退出,數星期後,集體運輸臨時管埋局宜佈,將「早期系統」略予縮減,成為「修正早期系統」

1975修正早期系統動工興建

1977政府批准興建荃灣綫

1978荃灣綫動工興建

1979修正早期系統北段﹝石硤尾至觀塘﹞於十月一日通車。同年十二月開至尖沙咀

1980修正早期系統開至中環

1980政府批准興建港島綫

1981港島綫動工興建

1982荃灣綫於五月十日局部通車,並於十七日全線通車

1984第二條過海隧道承建商建議興建一條供車輛及地鐵使用的隧道

1985東區海底隧道及藍田站動工興建

1985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於五月三十日通車

1986港島綫上環站於五月二十三日啟用

1989東區海底隧道及藍田站啟用

1995地鐵公司對將軍澳綫進行可行性研究

1996機場鐵路開始輔設路軌

1998機場鐵路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先後啟用

1998首列完成翻新工程的列車正式投入服務

1999將軍澳綫動工興建

2000.10地鐵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巿

2001.09觀塘綫延長至北角

2002.08將軍澳綫通車

2002.07迪士尼綫﹝前稱:竹篙灣鐵路﹞動工興建

2003.12東涌綫南昌站啟用;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的轉綫通道啟用

2004.10尖沙咀站連接九廣東鐵的轉綫通道啟用

2005.06迪士尼綫與東涌綫的轉車站-欣澳站啟用

2005.08迪士尼綫啟用

2005.12機場快綫博覽館站啟用

2007.12兩鐵合併,地鐵改名為港鐵,並接管原九鐵的服務,旺角車站易名為旺角東站

2008.09票務系統正式整合,轉綫閘機正式移除

2009.07將軍澳綫康城站啟用,新增康城站

2009.08九龍南綫啟用,西鐵綫新增柯士甸站,並接替東鐵綫尖東至紅磡站一段,延伸至紅磡站

2010.06東鐵綫貨運服務終結

2014.12港島綫伸延至堅尼地城,新增香港大學及堅尼地城兩站

2015.03港島綫西營盤站局部啟用

2016.03港島綫西營盤站全面啟用

2016.10觀塘綫延綫啟用,新增何文田及黃埔兩站

2016.12南港島綫通車

2017.04連接肇慶的直通車服務因肇慶站改造工程而結束

2019.07連接佛山的直通車服務因應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啟用,並開辦高鐵服務連接佛山西站而結束

2020.01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跨境管制站關閉,直通車服務無限期暫停

2020.02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跨境管制站關閉,落馬洲站服務無限期暫停,羅湖站只提供有限度服務

2020.02沙中線項目-大圍至啟德段啟用,並聯同馬鞍山綫改稱屯馬綫一期

2020.04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港鐵迪士尼綫曾經暫停服務三個多月

2021.06西鐵綫改用紅磡站新二號及三號月台。一週後,屯馬綫正式全面啟用,西鐵綫併入屯馬綫運作,並新增何文田,土瓜灣及宋皇臺三站。

2022.03臨時重啟東鐵綫上的貨運服務,供援港列車來往深圳運送物資

2022.05第四條過海鐵路啟用,東鐵綫改用紅磡站地底月台,穿越維多利亞港,經會展站後抵達金鐘站。

2025.01正式廢除紅磡站的過境限制區,直通車服務正式終止

1960's 計劃

首次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的建議是在一九六七,由政府任命的費爾文霍士及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研究後提交。香港人口的不斷增加及市民對公共交通工具的需要,是促使香港政府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的兩個主要因素。

費爾文霍士組合顧問工程公司在一九七零年完成的進一步研究,更具體的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。研究報告建議興建一個全長52.7公里的地下鐵路系統,分成四綫:港島綫、觀塘綫、荃灣綫及東九龍綫。兩年之後,香港政府原則上同意先興建其中長20公里的「早期系統」。

一九七三年,香港政府決定與四個國際大集團商議,打算將工程以固定價格,單一合約的形式批出。一九七四年,日本集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,但在同年十一月退出。

數星期後,集體運輸臨時管埋局宜佈,將「早期系統」略予縮減,成為「修正早期系統」。臨時管理局放棄採用單一承建合約的方法,將工程分為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及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。

地下鐵路公司更正式成立,取代臨時管理局,監督工程的進行。地下鐵路公司是由香港政府全東擁有,公司條例規定其需在審慎商業原則下經營。

1970's 修正早期系統

修正早期系統包括中環、金鐘、尖沙咀、佐敦、油麻地、旺角、石硤尾、九龍塘、樂富、黃大仙、鑽石山、彩虹、九龍灣、牛頭角和觀塘。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動工興建,全長15.6公里,將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。修正早期系統有12.8公里是在地下建造,其餘的2.8公里則為架空﹔全綫有15個車站,包括12個地下及3個架空車站。

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﹝石硤尾至觀塘﹞於一九七九年九月三十日完工,並於十月一日正式通車。同年十二月開至尖沙咀;八零年二月開至中環。

興建修正早期系統的總費用為五十八億港元,其中建築及裝備地下鐵路的工程合約費用佔五十億港元。其餘則用作行政管理、土地和顧問費。

修正早期系統的車站建在世界人口最裯密的地區之一,車站的規模亦屬當時世界最大之列。施工中須處理的地質條件,可說是式式俱備,包括大量腐化的花崗岩、堅石以及填海土地。由於香港地下水位高,很多地盤還須採用壓縮空氣法來鑽挖隧道。

1980's 荃灣綫

政府於一九七七年七月批准興建荃灣綫。荃灣綫全長約10.5公里,由太子站經深水埗、長沙灣、荔枝角、美孚、荔景、葵芳、葵興、大窩囗至荃灣站,將地下鐵路之路綫增至超過26公里。荃灣綫共有十個車站,其中三個架空、一個在地面、其餘均在地下。

支綫工程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開始動工,並於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開放通車。此長10.5公里的支綫工程費用為四十一億港元。

荃灣綫通車時,取代觀塘綫直通中環,原因是預計荃灣綫客量大於觀塘綫。

1980's 港島綫

政府於一九八零年十二月批准興建港島綫。港島綫由上環站經修正早期系統的中環、金鐘,再經新建的灣仔、銅鑼灣、天后、炮台山、北角、鰂魚涌、太古、西灣河、筲箕灣、杏花邨至柴灣,將地下鐵路之路綫增至超過37公里。港島綫共有十四個車站,其中一個架空、一個在地面、其餘均在地下。

港島綫工程於一九八一年十月開始動工,金鐘至柴灣段並於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開放通車,而上環站則於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啟用。

相关推荐

将“铯钟
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

将“铯钟"翻译成英文

📅 09-09 👁️ 7953
如何解决 Pinterest VPN 打不开的问题
365现金官网

如何解决 Pinterest VPN 打不开的问题

📅 09-11 👁️ 53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