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“日本刀”中有“太刀”、“打刀”、“腰刀”的不同一样,日本刀的外装“拵”也有着种类的差异。下面,我们将介绍这些拵的各自的代表性结构和特征。
太刀拵
相对于为了实用而开发改良的“打刀拵”,“太刀拵”被制作成仪仗用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从古坟时代开始,已经有作为神社的神体祭祀用的东西。在盛行骑马斩杀敌人的时代,太刀作为武用的日本刀也很受欢迎,但从那之后战斗形式开始向步兵战转变,主要武器逐渐被打刀所取代,刀装具的样式也随着时代而发生了变化。到了江户时代,太刀完全变成了仪仗物。与重视实用的打刀制作不同,作为身份标识工具而被特殊化的太刀拵中,有许多带有华美装饰的高级物品。那么,被指定为“国宝”和“重要文化财”的太刀拵中有哪些东西呢?
“袮々切丸”光是刀刃的长度就超过2米,拵超过3米,是日本现存“大太刀”中最长的。收藏的“日光二荒山神社”是收藏着其他近170把日本刀的日本刀神社。在每年举行的例大祭“弥生祭”上,袮切丸自古以来就与“濑登太刀”和“柏太刀”齐名用于祭神。
袮々切丸有砍妖怪的传说。其梗概是,一只叫“袮々”的妖怪住在日光山中,以吓人为乐,安放在日光二荒山神社拜殿的大太刀独自出鞘,将其赶走。这把太刀的作者据传为“三条宗近”或“来国俊”,但没有确凿证据。
拵的金属配件都是“山金”。山金是指从山上开采出来的粗铜,因为色泽和质感不均匀,所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样子。
“狮子王”是“源赖政”击退“鵺”这一怪物的奖励,相传是“近卫天皇”赐予的日本刀。打退鵺约30年后,源赖政想要打倒平家因而发兵,手持狮子王亲自先锋,但此时赖政已经过了70岁。这个计划因准备不足而暴露,赖政在不幸战死。据说狮子王和鞘等附属品一起被传给源氏血统的土岐家,最终献给明治天皇。虽然是无铭刀,但却是很有平安末期大和物特色的名刀。柄鞘镡等全部用黑漆涂上,这样的黑漆太刀作为武家常用的太刀,在画卷等上也描绘得很多。虽然缺少了柄卷,但保留着用深蓝色的组套加固的《渡卷》,也是《糸卷太刀拵》最古老的作品。糸卷太刀拵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是比较常见的武士佩刀样式,到江户时代,成为大名等高级武士正装时的必需品。
这是刀身和构造几乎同时期制作的罕见例子,茎上刻有表示备前国“福冈一文字”的“一”字样。上杉家到了江户时代供奉在三嶋大社。所谓“兵库锁太刀”,就是连接带子和鞘的绪子,是用编好的锁链做的。兵库锁太刀在平安镰仓时代经常被用作公家和武家的实用太刀。后来,成为了供奉神社寺院时的标准风格。鞘是在漆画表面撒上金粉的壮丽作品,而且上面还有美丽的描金画。图案和鞘的金属零件设计成了与群鸟相对应的图案,在银地上镀金的镡上也雕刻着群鸟文。
打刀拵
打刀中,不仅仅有原本作为打刀制作的东西,也有很多是作为太刀制作后打磨后变短的东西。特别是在战国时代,有名的武将们经常把上一个时代制作的名刀打磨成自己喜欢的长度,或者改变造型。地位高的人们不受严格规定的束缚,可以随性装饰刀装的安土桃山时代,是刀装史上的黄金时期,可以说现存当时的打刀拵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。那么,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文物的日本刀的打刀制作中,有哪些东西呢?
原本是约90厘米的大太刀,经过大磨上之后刃长变化到64.8cm厘米左右。原本是无铭物,在“本阿弥光德”鉴定之后,刻上了南北朝时代山城传刀工“长谷部国重”的金象嵌铭。因为也有黑田筑前守的铭,所以知道是“黑田官兵卫”的持有物。根据黑田家的记录所示,“织田信长”要亲手斩杀无礼的茶坊主时,此人躲在了放厨房餐具的架子下面,信长只用了“压切”的技法就连柜子带人斩断了,因此得名“压切长谷部”。另外,《金霰鲛青漆打刀筑》同样是黑田家收藏的《安宅切》的复制品,也因此而闻名。占鞘三分之二的金色部分不是“鲛皮”,而是将模仿鲛的金薄板加工制作而成。传说也叫做“金打出鲛”,是江户时代的柳川派这一派制作的。
助真是受镰仓幕府邀请奠定相州锻冶基础的一员,是备前一文字派的刀工。以助真之名命名的“日光助真”由“加藤清正”持有,在将清正的长女“八十姬”嫁给“德川家康”的十男“赖宣”时,清正将这把刀赠给了女婿赖宣,当时这把刀带有太刀拵,之后家康为其又制作了一套打刀拵。镡是四叶文透的铁镡。 一面黑漆的鞘上用黑漆的鲛皮包着的图案,是用红铜目贯(铜和金的合金制成的目贯)制成的,被称为“助真拵”,是室町后期到桃山时代流行的样式。
茎佩表上刻着“妙纯传持ソハヤノツルギ”,佩里上刻着“ウツスナリ”,这是初代征夷大将军“坂上田村麻吕”所持的“楚叶箭之剑”的写物,有一种说法是《三池典太光世》所做。柄涂黑鲨,鞘涂黑蜡。另外,镡的红铜素色的圆镡金属零件都是用金无垢制作的。持有的是家康。传说晚年的家康,由于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整旗鼓的西国,留下了把这把刀的刀尖面朝西放置,然后去世。
腰刀拵
腰刀是指作为太刀辅助使用的短尺寸日本刀。主要用于近战和自卫。短尺寸的日本刀有各种各样的名称,根据现代法律,根据长度不同称为“胁差”(肋差: 30~60cm )“短刀”(短刀: 30cm以下)“怀刀”(怀刀: 20cm以下)等。此外,被称为“小刀”的日本刀也是腰刀的一种,不带镡的“合口拵”从镰仓时代左右开始出现,但在江户时代,带大小刀时,带有镡已成为常态。下面为大家介绍由著名战国武将持有,世代相传于其家中的国宝、重要文化财的腰刀拵。
是镰仓时代末期典型的大和物(大和国刀工创作的作品),《当麻》的作品。这是一把没有反的短刀,去掉镐地尖端的厚度的“鹈首造”。也有观点认为拵和刀身是同时代制作的,但据说室町初期的可能性很高。
合口拵的腰刀,柄鞘一起采用“金梨子地”的漆艺。在柄的接缝处,作为紧固件镶上了“筒金”这种环状的金属零件。在红铜鱼子地(用錾全面打上鱼卵状的微细突起的东西)上,将枝菊与高肉雕(花纹的壁厚比一般要高,看起来更凸起的雕刻)相配, 因为附有以菊花设计为主体的装饰,所以被称为“菊作拵”。虽然小柄和笄是后补的,但也是豪华精巧的作品。
刀身为备前刀工《景光》的作品,可以看到带有宗教雕刻的东西。刀身的正面是“秩父大菩萨”,背面是“大威德明王” 的梵文。持有这把短刀的,是信仰佛教的“上杉谦信”。铭不仅刻有备州长船景光,还含有“元享三年三月日”的文字。鞘虽然用黑漆涂很简单,但缘和镡上都有细致的工艺,整体呈现出高雅的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