谩-古代汉语字典谩mán
【释义】:
①欺骗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久丧伪哀以谩亲。”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,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。”(符:符节,用来做凭证的东西。豫:预防。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。)引申为抵赖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民或祝诅上,以相约结而后相谩。”(祝诅:对鬼神祷告诅咒别人。)②诋毁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乡则不若,偝则谩之。”(乡:向。若:顺从。偝:同“背”。)③繁琐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大谩,愿闻其要。”(大tài:太。要:要点。)④通“慢”。1.傲慢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故桀纣暴谩,谗贼并进,贤知隐伏。”(知:智。)2.懈怠。《史记·武帝本纪》:“后世谩怠。”3.缓慢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缓歌谩舞凝丝竹。”(凝丝竹:指乐器奏出缓慢的旋律。)⑤通“漫”。1.随便。陈亮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:“不见南师久,谩说北群空。”(南师:指南宋军队。)2.徒然。李清照《渔家傲》:“学诗谩有惊人句。”